教育部代码:12616
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7月1日,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书记陈慧、团学指导老师何沁遥带领“三下乡”青年志愿服务队走进重庆市南川区白沙镇,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 当地村干部介绍花卉苗木园(李远阳) 田间地头,挥洒青春汗水。清晨,团队成员集结完毕,带着饱满热情奔赴白沙镇花卉苗木园。踏入园区,农户们的忙碌身影与蓬勃生长的苗木,勾勒出乡村产业的生机图景。志愿者们迅速分工,拿起修枝剪、锄头,穿梭于苗木间。修枝养护时,仔细甄别冗余枝条,精准操作保障苗木形态与生长;施肥除草中,弯腰俯身,让肥料均匀融入土壤,将杂草彻底清除。烈日炙烤下,汗水湿透衣衫,却浇不灭大家的干劲,一上午的劳作,让苗木园面貌焕然一新,也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农耕的艰辛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不易,农户们的认可与笑容,成为最珍贵的收获。 深入花卉苗木园除草养护(杨佳松) 调研探索,凝聚专业智慧。午后,实践团队转换角色,开启调研之旅。与园区负责人、农户围坐交流,深入挖掘当地花卉苗木园管理模式、种植管护经验。从日常灌溉、施肥周期,到病虫害防治、市场销售渠道,志愿者们细致聆听、认真记录。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知识,大家思考如何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活力——探讨智能灌溉系统如何根据苗木需水规律精准供水,分析电气自动化设备怎样助力种植流程标准化。调研结束后,团队将梳理访谈内容,形成详实调研报告,总结白沙镇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模式,从优化种植流程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,打造系统化管理经验。这些成果,不仅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参考,也将为电气学子参与科研竞赛、探索“电气+农业”融合创新,筑牢数据与实践根基。 交流提问解锁产业发展思路(李远阳) “芯”火传乡行社会服务实践团与园区负责人合照(李远阳) 从田间地头的躬身实践到产业发展的深入探索,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"三下乡"实践活动首日的圆满开展,不仅是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,更是新时代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诠释"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深刻体现,充分彰显了当代青年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的时代担当与青春风采。(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邓其其/文 传媒中心 王庆莲/编辑)